小型数控机床的产生及发展
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,对机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。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是 实现上述要求的最主要的措施之一。它不仅提高产品的质量、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生产成本、还能够大大 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。 大批量的自动化生产广泛采用自动机床、组合机床和专用机床以及专用自动生产线,实行多刀、多工位多 面同时加工,以达到高效率和高自动化。但这些都属于刚性自动化,在面对小批量生产时并不是适用,因 为小批量生产需要经常变化产品的种类,这就要求生产线具有柔性。而从某种程度上说,数控机床的出现 正是很地满足了这一要求。
上图就是小型数控车床图片
上图就是小型数控铣床图片
1952 年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地研制出一套三坐标联动,利用脉冲乘法器原理的试验性数控系统,并把 它装在一台立式铣床上。当时用的电子元件是电子管,这就是第一代世界上的第一台数控机床。 我国是从 1958 年开始研究数控技术,一直到 60 年代中期处于研制、开发时期。当时,一些高等院校、科 研单位研制出试验样机,开发也是从电子管开始的。 1965 年国内开始研制晶体管数控系统。从 70 年代开 始,数控技术在车、铣、钻、镗、磨、齿轮加工、点加工等领域全面展开,数控加工中心在上海、北京研 制成功。在这一时期,数控线切割机床由于结构简单,使用方便、价格低廉,在模具加工中得到了推广。
80 年代,我国从日本发那科公司引进了 5 、 7 、 3 等系列的数控系统和交流伺服电机、交流主轴电机技术, 以及从美国、德国引进一些新技术。这使我国的数控机床在性能和质量上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。 1985 年, 我国数控机床品种有了新的发展。 90 年代以及接下来主要是向高档数控机床发展。
上图就是小型数控车床图片
上图就是小型数控铣床图片